赵炳南组方思路探析
有很多人在使用赵炳南先生方剂的时候即原方照抄,一丝不变,把它当成经验方,这样使用也确实经常取得良好疗效,但也时常疗效不佳。 已故中医皮肤专家赵炳南先生用药方面遵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外科证治全生集》,对于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有非常丰富的具有开拓性的经验。对于方剂,赵炳南先生遵循传统制方规矩,又有许多独创之处。 初次来到皮肤科的医生可能会看到我们频繁地使用清热除湿汤、凉血活血汤,其中清热除湿汤来源于龙胆泻肝汤,凉血活血汤来源于犀角地*汤,医生们看到我们在门诊频繁大量地使用这两种方剂,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赵炳南先生临床喜欢使用寒凉性的药物。 这种误解认为赵炳南先生的方剂有非常独特的用药体系、非常独特的药物,他既不属于古代的经方体系,也不属于脏腑、三焦、卫气营血体系,而是自成家法,因而无法学习传承。 赵氏经验方组方法度森严实际上赵炳南先生治疗皮肤病的大致思路有两套:其一是气血辨证体系,这一思路来自外科;而另一体系就是津液辨证,这是皮肤科的特点。 我们就凉血系列方中最简单的一个凉血五花汤为例做一简单探讨。 凉血五花汤由五味药物组成,均是植物的花朵,其中包括红花、玫瑰花、鸡冠花、凌霄花、野菊花。这首方剂主要治疗发生于人体上部的充血性的、出血性的、红斑性的皮肤病,比如玫瑰痤疮、过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如果望文生义,我们会觉得凉血五花汤既然叫凉血,那么药物可能都是寒凉性质的,但是仔细一看,这五味药并不都是寒凉的。 其中红花是辛温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玫瑰花是甘微苦温的,有行气解郁、和血散瘀的作用。鸡冠花是甘、涩、凉的,有收敛止血止崩、带的作用。凌霄花是辛微寒的,有活血凉血祛风的作用。野菊花是苦辛微寒的,有清热解*作用。虽然名为凉血,但是五味药里竟有两味药是温性的。 再看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五味药里有活血化瘀药3味,收敛止血药1味,行气药1味,袪风药1味。既有红花、玫瑰花、凌霄花的活血之能,又有鸡冠花的收敛止血之效。 此方所治者为发于上部的,涉及血分的热性病证,但是并没有单用寒凉药物,因为单用寒凉,则药物性能趋向下行,而不能上达面部,所以凉血五花汤应用2味温药佐助3味凉药,以辛甘发散之力佐助凉药上达头面,防止邪热郁结闭塞,符合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但也可以用于发于人体下部的红斑性皮肤病。 赵氏方剂有明确的君臣佐使我们再来看看另一首方剂:除湿止痒汤。 除湿止痒汤是赵炳南先生治疗慢性顽固性、肥厚性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常用经典方剂。它由几种药物组成:包括清热燥湿的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健脾除湿的炒薏苡仁、茯苓皮、白术;理气除湿的陈皮、焦槟榔,凉血的干生地。经典中说主病为君,量大为君,这首方剂主要的功效是除湿止痒,具有如此功效的,有白鲜皮、地肤子、苦参三味药物,白鲜皮用量多,达到30g,所以他是君药。地肤子也用到30g,但是它质地轻清,所以是臣药,苦参15g,是佐药。对于慢性肥厚瘙痒的皮肤病来说,常常存在脾虚的问题,所以必须有健脾的药物存在,因而炒薏米和地肤子一起成为臣药,而佐助炒薏米的药物有白术、茯苓皮。除湿止痒汤的方子里大多数是苦燥的药物,容易损伤人体津液,所以需要配合生地滋阴养血,凉血润燥。湿气不除,常与气机不利有关,其中有无形的气滞,又有有形的肠道不通,在方剂中加上陈皮、槟榔两味药物起到使药的作用。整首方剂君臣佐使配伍思路清晰,具有非常经典的中医组方思路,是经典方,而不是经验方。 点评:赵炳南先生具有特色的辨证体系是气血津液辨证体系,其中气血辨证体系源自外科。《外科心法要诀》说:痈疽原是火*生,经络阻隔气血凝。津液辨证体系是皮肤科的特色,赵炳南先生说:善治湿者当治皮肤病之半。这也是赵炳南先生的独创之处,是他对中医皮肤学科做出的巨大贡献。 赵炳南先生出身于外科,自然带有明显的外科学术思想的烙印,即气血辨证的思想。他在皮肤科具有开拓性的创见,其最突出处是认识到津液输布异常是皮肤病区别于外科疾病的主要特点。正是这种对理法体系的定见使他能够按照宏观的体系构建自己的方剂大厦。 参考文献:张苍.赵炳南组方思路探析[N].中国中医药报,-03-05(). 往期回顾: 康仁堂-皮肤科青年医师看图识病识药大赛通知康仁堂-皮肤科医师看图识病识药大赛开始热身啦!如果您有什么经验与疑惑,欢迎在下方留言,与大家分享 参与热身赛请点“阅读原文”康仁堂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jg/4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识点太多背不完你急需掌握这个知识点
- 下一篇文章: 火龙果的功效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