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濡养五脏,保健延年

*精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名医别录》称其:“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故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调和五脏之功效。因其气味平和,质地滋润,临床常用于脾、肺、肾之气阴不足证,如脾虚疳积,肺痨咳嗽,津伤消渴等。朱老擅用本品而独具心得,尝谓其补气虽无参芪之力专,养阴无地*之浑厚,甘平之性,却濡养五脏,平淡调补,彰显奇功。实乃治疗与保健功效双重之佳品。常用*精、淮小麦、炙甘草、大枣、芍药等,,缓急安脏,柔肝养心,治疗小儿多动症、神经官能症;用*精、桑寄生、仙灵脾、骨碎补、露峰房等,益肾蠲痹,强健筋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骨痹;用*精、功劳叶、*芪、牡蛎、*连等益气养阴,泻火泄热,治疗甲状腺功禽邑亢进、郁热盗汗证;用*精、坎脐、蝉蜕、露蜂房、猫爪草等,补益肺肾,祛风解痉,治疗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用*精、乌梅、土茯苓、白鲜皮、徐长卿等,清热解*,泄化湿浊,治疗顽癣等多种皮肤病;用*精、山楂、枸杞子、女贞子、丹参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治疗代谢综合征,并有防治动脉硬化,延缓衰老等作用。

钱某,男,10岁,年3月25日初诊。患小儿抽动证2年多,每遇学习紧张、考试或看电视情绪激动时加重,挤眉弄眼,摇头耸肩,坐立不安,甚则喉间发声等,先后使用西药及中药平肝熄风、养心安神剂1年余,症状时轻时重,家长几近失去治疗信心。经友人介绍来诊,患儿舌苔薄,脉细。此脾虚肝强,阴津暗耗,络脉失养之证,治宜甘润缓急,健脾敛肝。

*精30g,淮小麦30g,炙甘草6g,杭白芍药10g,太子参12g,乌梅6g,木瓜9g,茯苓10g,生龙骨、牡蛎各20g,豨莶草10g,大枣10g。

服药30剂,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减轻。后以此为基本方酌情调整,继服3个月后,病情基本控制,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小儿多动症又称小儿秽语抽动症,中医辨证多从肝论治,一般认为与肝阳、肝风夹痰,或心肝火旺有关。本病的产生和发展,又与脾土功能的强弱更为密切。观本案病历,前医曾投三甲复脉镇肝熄风之剂,药用羚羊角、全蝎、蜈蚣、地龙之属,药效猛烈,收效甚微。朱老从脾阴不足,不能敛肝,土虚木旺论治,“肝苦急,即食甘以缓之。”重用*精与甘麦大枣相伍,缓急安脏;白芍药、乌梅、木瓜酸涩敛肝;太子参、豨莶草、龙骨、牡蛎静心养神。全方看似平淡,却获殊效,且药味酸甜可口,患儿乐意接受。[蒋熙、朱婉华整理]

(摘自《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第-页)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jg/1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