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莫慌张,5月10月最多见
上周五我写了麻疹,结果后台很多妈妈问,幼儿急疹是不是就是麻疹,能不能用同样的方剂治疗?怕引起误会,所以今天赶紧奉上幼儿急疹的内容,妈妈们一定要仔细看清了—— 幼儿急疹和麻疹,不!一!样! 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比起麻疹来,这个病轻多了。首先,它没什么传染性,其次,它自愈的机率很大,整个病程差不多一周时间。第三,它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病情也比较轻浅。 幼儿急疹一般多发在2岁以内,尤其是以6个月~12个月的婴儿为多见。它的特征为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一般要持续3~4天后才能热退疹出。之后皮疹呈现玫瑰红色,因此被称为婴儿玫瑰疹。 疹子以躯干、臀部较多,面部和四肢较少。皮疹发出后1~2天可自行消退,疹退后无脱屑也无色素沉着。 只有个别患儿会因为高热出现惊厥,其他多半症状轻微,也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幼儿急疹在中医里,只属于邪郁肌表的轻证,不深入营血,治疗也以疏风清热、宣透邪*为基本法则。 不过治疗的时候还是要按照发病的情况分证型论治。主要是初期高热和后期出疹两个阶段。(参考书目《中医儿科学》) 初期:邪郁肌表 症见:急骤起病,高热持续,神情正常或者稍有烦躁,偶见神昏抽搐,咽红,舌苔薄*,指纹浮紫。 这个阶段的症状主要以突发高热,持续3~4天,全身其他症状轻微为主要特点。 治法:疏风清热。推荐用药:银翘散加减。 银翘散: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以上药品加在一起,总共克,但其实差不多是三天的量。 具体的用法是,把以上这9味药全部捣成粗散,或者直接让药房打成粗粉。然后混合均匀。 用的时候,一次取18克,另外用鲜苇根18克,先煎煮20分钟,之后把这18克粗散放入,只要一煎出药物的香味后,即可关火,差不多5-10分钟时间。因为肺药取其清,过厚则入中焦。 如果烦躁不安,加栀子、莲子心清热除烦;神昏抽搐,加钩藤、蝉衣、僵蚕祛风镇痉;时作呕吐,加竹茹、半夏和胃降逆;食欲不振,加焦三仙消食除积。 后期:*透肌肤 症见:热退疹出,皮疹先见于颈部,渐延及全身,疹呈玫瑰红色,约1~2天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舌红苔薄*,指纹淡紫。 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状以高烧骤降,皮疹透发为主要特征。 治法:解*透疹。推荐用药:化斑解*汤加减。 化斑解*汤:玄参、知母、石膏、人中*、*连、升麻、连翘、牛蒡子各6克,甘草1.5克。用水毫升,加淡竹叶20片,煎至毫升左右,不拘时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其中人中*,是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之功效。常用于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疮疡。 如果有人对此比较敏感,可以去掉。 若皮肤痒,加白鲜皮祛风解*;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麦芽健脾和胃;大便干结,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这些汤药对于婴儿肯定很难喂进去,我个人建议可以用泡脚的方法。即使药物吸收没有喝进去那么好,但是总比喂不进去效果好些。 另外,《中医儿科学》里也推荐了中成药的治疗方法,我个人觉得更好。 1、板蓝根冲剂。每次0.5包,每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邪郁肌表证。 2、双*连口服液。每服5ml,每日2~3次。用于邪郁肌表证。 预防方法主要有: 1、及时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2、在幼儿急疹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带婴儿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 护理时,主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水,避风寒,防感冒。少吃油腻的不宜消化的食物。持续高热时,可以用物理降温,或者用退热剂,以免高热惊厥。 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z/8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寒假营业目录寒假一起好好学习呀
- 下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3张ldquo救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