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周某某,男,15岁。年10月14日初诊。

主诉:脘腹痞闷半年余。

病史:患者半年余前因毕业班学习压力大,出现脘腹痞闷,于食后或情志不遂时即作,伴心烦易怒,食欲不振,时有嗳气。经西医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来求诊。辰下症见:脘腹痞闷,心烦,食欲不振,嗳气,大便干结,小便正常,夜寐尚安,舌淡苔白,脉弦。

处方: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柴胡12g白芍9g*参15g

甘草5g木香6g姜半夏12g

木瓜9g藿香9g谷麦芽各12g

鸡内金15g山楂15g

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10.28):脘腹满闷减轻,余症亦有好转,3日前出现咳嗽,流涕、色*,舌质淡苔白,脉弦。予上方加辛夷12g、蝉衣9g,续服七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1.4):脘腹满闷明显缓解,余症基本消失,唯入夜偶有胃胀,仍稍有咳嗽,痰多、色*,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去木香、藿香、山楂、蝉衣、甘草,改柴胡9g,加栀子12g、白鲜皮20g、厚朴15g、青陈皮各12g。再服七剂后,胃胀、咳嗽均除,诸症悉平,继续服用调治月余,未见复发,吾师嘱患者平素保持情志舒畅、注意饮食,疾病遂愈。

按语:胃痞即胃脘部出现痞满的病证。该病中医文献中早有记载,在《内经》中称为“痞”、“痞塞”、“痞隔”等,如《素问?五常*大论》说:“备化之纪……其病痞”、“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本案患者因精神紧张,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犯脾胃,加之思虑伤脾,胃失和降而见脘腹痞闷,食后或情志不遂时即作;肝郁气滞,胃气上逆,则嗳气;脾不健运,胃不受纳,故见食欲不振;肝气郁滞,郁久化热,肝性失柔,则见心烦易怒,灼伤津液,则见大便干结;舌质淡苔白,脉弦,亦为肝胃不和之象。四诊合参,本案胃痞辨证当属脾虚气滞,肝胃不和之证。

吾师治以疏肝健脾,和胃消痞,方选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方中柴胡入肝经,条达肝气而疏郁散结;白芍敛阴养血,与柴胡配伍,可柔肝缓急,通络止痛,亦可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参甘温补气,健运脾胃;木香、藿香理气行滞而和胃;姜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木瓜温香入脾,平肝舒筋,和胃化湿;谷麦芽、鸡内金、山楂健胃消食,行气通络,共助胃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和胃消痞之功。

二诊患者脘腹满闷减轻,余症亦好转,说明药已对证,效不更方,故仍守原方加减。患者因3日前感冒后咳嗽、流*涕,故加用辛夷祛风通窍,蝉衣疏风散热。三诊患者诸症基本缓解,疗效明显,肝疏胃和,故去甘草、木香、木瓜、藿香、山楂、蝉衣,柴胡由12g改为9g,减轻疏肝和胃之力;入夜偶有胃胀,故加用厚朴下气除满而疏理肝胃,青陈皮疏肝健脾、行气消滞,三药共同行气而除胀,兼以燥湿化痰;痰多色*,加栀子、白鲜皮合半夏陈皮以清热泻火,除湿化痰。药后患者诸症悉平,继续服用调治月余,病未再发,终得全功。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z/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