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痒疹
白癜风的治疗过程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924/4480898.html 第十三节结节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为疣状结节性损害,好发于四肢伸侧,常见于成年女性。本病初起皮疹为淡红色丘疹,后渐成为*豆至蚕豆大的圆锥形或半球形坚实结节,表面粗糙,可有少许脱屑,呈红褐色或灰褐色,一般不融合,自觉剧痒。可长期不愈。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部分患者见于蚊虫、臭虫或其他虫类叮咬、局部创伤后发病。部分患者合并神经精神病、皮肤病(遗传过敏性皮炎、毛囊炎、接触性皮炎)以及引起全身性瘙痒的系统性疾病。 西医治疗为去除虫咬等促发因素,并对症处理是本病的治疗原则。外用糖皮质激素,内服抗组胺药、反应停、免疫抑制剂、镇静安眠药以及物理治疗等,有一定的疗效。 结节性痒疹与中医文献记载的“马疥”相似。本病顽固难治,由于剧烈瘙痒,结节长期不消,使用各种内用药物及外搽药物均难以奏效。禤老认为,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使体内蕴湿,复感受风邪,则风湿热邪相搏,蕴结肌肤;或*虫叮咬,*汁内侵,湿热风*聚结皮肤,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形成结节而作痒。治疗主要是祛风、化湿、消痰、散结、化瘀、止痒,常用皮肤解*汤加减治疗。对顽固性者,往往加用一些虫类药如蜈蚣、乌蛇、僵蚕、全蝎、水蛭等血肉有情之品以通络散结;若搔抓流滋而黏,舌红苔*厚者,加茵陈、白鲜皮、土茯苓等清热解*;结节坚硬难消,呈瘀暗色者,加丹参、丹皮、莪术、玄参、浙贝等活血软坚;对于瘙痒影响睡眠者,可加宁心安神止痒药如钩藤、合欢皮、酸枣仁、生龙骨等。 禤老注重对患者的宣教,该病发病除与虫咬有关之外,许多患者往往是长期搔抓、处理不当导致。故应告诫患者避免搔抓,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治疗。 案李某,男性,68岁。 初诊:年3月9日 现病史:患者2年前四肢起淡红色丘疹,自觉剧痒,后渐成为*豆至蚕豆大的圆锥形或半球形坚实结节,表面粗糙,少许脱屑,呈红褐色或灰褐色,不融合,多方求治,西药曾以抗过敏、钙剂、维生素,外用霜剂、液氮冷冻、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 刻下症:四肢散在*豆至蚕豆大的圆锥形或半球形坚实结节,表面粗糙,少许脱屑,呈红褐色或灰褐色,不融合,瘙痒难忍,情绪低落,口干口苦,失眠心烦,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马疥(风湿热*)。 西医诊断:结节性痒疹。 治则治法:祛风利湿,清热解*。 中药处方:自拟皮肤解*汤加减。 乌梅15g莪术15g红条紫草15g土茯苓20g丹皮15g徐长卿15g防风15g苏叶15g甘草10g生地20g白鲜皮15g地龙干15g地肤子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年3月16日 结节变平,脱屑、血痂减少,舌红,苔*腻,脉弦滑,上方加*芩以清热燥湿解*。 三诊:年3月30日 瘙痒明显缓解,口干口苦、失眠心烦诸症消失,舌苔仍*腻,加苦参以燥湿解*止痒、加浙贝以化痰散结。 四诊:年5月11日 服药2月,原结节变平,基本无瘙痒,舌苔变薄,考虑风湿热*之邪已解,中药上方加去苦参、紫草,加全蝎以搜风散结通络巩固疗效。 按: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湿热风*聚结皮肤,气滞血瘀所致。郁久则成*成瘀,故皮疹表现为坚实结节;风甚则痒,痒甚则心烦失眠;口干口苦是湿热熏蒸之象;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俱是风湿热*之症。禤老治疗此病在于祛风利湿、清热解*,兼以活血化瘀散结,常用自拟方皮肤解*汤,方中徐长卿、防风、苏叶、白鲜皮、地肤子以祛风止痒,久病风邪难去,加地龙干、全蝎以通经散结搜风,红条紫草、生地凉血泄热,莪术、丹皮行瘀散结,土茯苓、苦参、*芩燥湿解*,浙贝散结,乌梅敛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并可酌加蜈蚣、水蛭等血肉有情之品以通络散结。诸药共祛风利湿,清热解*、活血散结之效,然邪已成*,久服方效。 (摘自《国医大师禤国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3月第一版,第-页)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z/11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痒痒痒,怎么解5大类ldquo痒r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学习笔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