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痒疹慎用*芪
皮肤痒疹慎用*芪 方震宇 张某某,男,13岁,年10月1日,经人介绍在上海某著名中医门诊部就诊。起因是他容易发皮疹,伴纳呆、便秘。该医生处方如下:胃四味各10、太子参15、生地*30、女贞子15、泽泻15、生栀子6、淡豆豉6、丹皮15、赤芍15、地骨皮10、苦参12、*连9、当归10、生薏苡仁30、五味子12、焦三仙15、砂仁6、甘草6。7付。并处:*连50g外用。 10月8日二诊:皮疹渐消,上方加:生*芪15、炒白术12、防风10、生龙牡各20。14付。药后皮疹加重,去地骨皮、栀子,加炒白术15、苍耳子10、茯苓12。14付,并用人胎盘片2片,每天3次。用药后皮疹爆发,该医生再次换方2次,每次均有*芪30g,患者皮肤症状始终严重,于年12月5日来我处就诊。 / 我的治疗 来时见:全身皮疹(面部、背部、双下肢)、脱屑、干燥、瘙痒、面部略肿,身体热。我予下方:荆芥30、桃仁9、桑叶20、浮萍15、生地*30、麻*3、生石膏30、蝉蜕3、地龙9、皂角刺20、苍耳子9、佛手9、甘草15、紫草12、炮姜9。7付 年12月12日,上方用后好转,调整为下方:荆芥30,桃仁9,麻*3,桑叶20,浮萍15,生地30,*芩20,忍冬藤40,白鲜皮15,地骨皮30,生石膏30,蝉蜕3,地龙9,佛手9,生甘草15,紫草12,石榴皮6。14付。 年12月26日,患者无腹泻,全身皮疹稍退,大便每天一次,便后不爽,口渴不明显,身体怕热明显,纳可,脾气燥,易发怒,舌红苔薄*,中腻,左右脉细弱,手脚凉。处方:荆芥30,桃仁9,桑叶30,枇杷叶20,生地50,*芩30,生石膏30,忍冬藤30,苦参30,制大*15,白鲜皮20,地骨皮60,陈皮9,生甘草9,赤芍15,紫草15,土茯苓30,莪术9,丹皮15。7付。 患者春节期间因饮食不慎,皮疹稍有反复,节日后继续上方调整,近期接近痊愈。 沈教授的窍诀 按语:我的老师沈丕安教授,研究红斑狼疮40年,其精华就是“红斑汤”:生地*、生石膏、*芩、苦参、忍冬藤。这张方子经过适当的加减,可以治疗一切过敏性疾病。 沈教授一再强调,过敏性疾病是热*、热瘀,是热性的疾病造成了一系列的后续反应。就算是患者有四肢逆冷等寒性症状,也绝大多数是热瘀造成的,清热通络治疗往往能解决问题。就算是患者有神疲乏力等表现,也只能用宣散要来提升,比如防风、羌活,而*芪、*参等“补气”类药物,是绝对要慎用的。上述观点可以说是沈教授40年临床经验总结的一个窍诀。 我自己的体会 我在跟随沈老师的3年学习中,以及我自己独立临床后的十几年,无数次看到有医生给荨麻疹、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用*芪,用玉屏风散等方药,可能当初的思路是“托表”,但往往结果是皮肤“被点火”而症状爆发。 本案就是这类临床错误用药的代表。首诊清热利湿凉血解*,效果是不错的,患者的皮疹有好转,但二诊加了*芪后,皮疹开始加重,到了三诊,医生不知道上述加重原因,反而火上浇油,非但继续减少清热药物,还加入紫河车温补肾阳,最终造成了皮疹爆发而不可收拾。 作为一个临床中医,要看病首先要学会辨证,而辨证的基础是明白“寒和热”。作为一个中医不懂区分临床上的“寒和热”,动手就错! 处方思路误区 现在很多临床中医,稍微会开一些中药处方的,还仅仅停留在药症对应、方症对应上。比如看到皮疹就想到苦参,有皮肤瘙痒就用苍耳子,看到有热就想到地骨皮,看到咳嗽就想到紫菀款冬。而忽视了辨证,疏忽了寒热,上述对症治疗的药物往往会无效。 还有些临床中医,遣方用药想当然。比如认为“玉屏风散”托表解*,所以用玉屏风散能治疗皮肤瘙痒。殊不知热性疾病还分表热和里热,就算是表热,还要判断是用辛温还是辛凉。想当然用药,又被一些不真实的临床数据,临床报道所左右,临床处方经常被逼入山穷水尽的死胡同。 现在的大部分“学院派”中医,迷信所谓的中药药理研究,通过中药的所谓“有效成分报道”对比类似西药来开方。比如本案的医生用紫河车,应该是认为激素能退皮疹,紫河车里含有激素,所以用紫河车可以退该患者的皮疹。结果犯“虚虚实实之戒”而造成了皮疹的爆发,束手无策之后,还不明所理。 中医是“理法方药”一体化的整体医学。通过我自己二十几年的临床总结,处方境界突破的核心是要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做支撑。虽然掌握一些偏方,偏执某些观点,有时候也可以“疗效如神”,但处方观念有偏颇,终难成大器。 否定、总结、提高 RECRUIT/ 比如“火神派”。把所有的疾病都归结于“寒”而用“热药”,这本身就是违背“辨证论治”的中医基本原则的。《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热病为多而寒病为少。包括郑钦安、祝味菊、李可等被“火神派”奉为典范的大家,仔细看他们的处方配伍,绝对是“善用火”而不是“只用火、乱用火”。 再如“经方派”。经方运用娴熟当然能治疗很多病,但批判时方,批判温病学派的“经方派”,其临床处方水平,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连张仲景都说要“博采众方”,现在张仲景的学生却认为不需要,这显然是违背张仲景,违背《伤寒论》原意的! 临床中医师在体系上、观念上有缺陷,注定临床疗效不稳定。 最后在这里要告诫各位青年临床中医师的是:如果一位临床中医师,想不停的提高自己的处方水平,那就一定要学会在自己临床疗效碰壁时,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在临床碰壁时,要学会怀疑自己的老师,否定自己的老师。 有效是硬道理。不停的总结、反思、提高、升华,才能不停的提高自己的临床处方水平。 / 方震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z/11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痒痒痒一女子身上一片红疹,竟是因为这家
- 下一篇文章: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