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典故丁香的传说与功效
--------------------------------------------------------------------------------------------------------------------------------------------------------------------------------------------------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典故]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 此外,丁香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 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的花蕾,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及长江流域。它夏季开花,花为淡紫色,果实呈倒卵形至长椭圆形,以干燥花蕾入药。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研未调敷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温中暖肾,降逆助阳。用于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阳痿、宫冷等, 服用禁忌:丁香不可见火,畏郁金;热性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良方精选: 《方1》 配方:丁香末适量 制法:每次取1.5克丁香木用开水冲泡 用法:代茶饮,每次1剂 功效: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 《方2》 配方:丁香3粒,米饭适量。 制法:丁香研末同米饭捣成饼。 用法:贴小儿肚脐。 功效:适用于小儿夜啼。 《方3》 配方:丁香、柿蒂、高良姜、甘草各10克。 制法:将以上各药研细末。 用法:温水冲服,每次1克,每日2~3次 功效:祛寒止呃,用于胃中寒冷,呃声沉缓有力,遇寒甚,得热减,兼有胃脘痞满、口味淡舌苔白润、脉象迟缓之寒实证。 《方4》 配方:丁香、木香、降香、乳香、香附各~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碎成末,过筛,即可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首先清洗脐部,然后将五香粉填满脐窝,再外贴伤湿止痛膏,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适用于带状疱疹 《方5》 配方:丁香、白矾、土荆皮、大风子、地骨皮、猪牙皂、荆芥、防风、白鲜皮各20克 制法:将上述中药加水煎煮至药汁还剩毫升,滤渣取汁 用法:用药汁泡脚,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隔日1剂,6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化痰、祛风除湿,适用于足癣 《方6》 配方:丁香9克,川芎6克,白芷、甘草各3克 制法:将以上所有中药研成粉木,炼蜜为桂圆大小的丸子。 用法:在睡前将药丸放入口中,含至溶化,每日1丸,连用7日 功效:香口润喉、健脾益胃、芳香辟秽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z/11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用药八阵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