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大蒜家家识,效用人人知
大蒜(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始载于《名医别录》,大蒜原名“葫”,传说为“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而大蒜出胡也”,故名“葫”。 NO.1前人经验 1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葫,蒜也。味辛,温,有*。主散痈肿,??(nì)疮,除风邪,杀*气。独子者亦佳。归五脏。久食伤人,损目明。五月五日采。”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大蒜,性味辛温,通窍辟秽,导滞杀腥,为中暑卒(cù)厥通窍专药。多食昏目损神。大蒜梗,能治疝连宗筋。” NO.2功效主治 大蒜,辛,温。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有:解*消肿,杀虫,止痢。 1 解*消肿:本品辛温,可解*消肿,适用于痈肿疮疡。 2 杀虫:本品生用可杀虫,可用于疥癣(xuǎn)、肺痨、顿咳等病证。 3 止痢:本品可止痢,适于泄泻、痢疾。 用法:9~15g,煎服,或生服,或捣烂外敷,或切片搽(chá),或隔蒜灸,但如导致皮肤发红、灼痛,则不宜敷太久,以免导致水疱(pào)。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种氨基酸、30余种含硫成分,可增加机体抗菌和抗病*能力,还有扩张血管、缓解压力、抗癌作用。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宋]唐慎微撰;陆拯等校注.重修*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肖剑桥,李善姬,金玉姬.大蒜及黑蒜功能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39(02):-. 音频:咕咕玛奇朵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s/3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芒硝细芒如锋见水即消称芒硝,咸以软坚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材四年历史价格行情回顾与分析展望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