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常见性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以红斑、丘疹、水泡、脱屑、瘙痒、糜烂、渗液等为主。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1、湿疹的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对此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观点,即脏腑病变与皮损发病存在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湿癣候》:“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浸淫疮:“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

2、湿疹的分型: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湿疮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位,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多见,可泛发全身。与西医的湿疹相对应,也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急性湿疮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标准》还给出了湿疮的中医辨证论治,分为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三个证型。

①湿热浸淫证:表现为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脉滑或数。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脾虚湿蕴证:皮损暗红、瘙痒、有脱屑,渗出较少。伴腹胀便溏,舌胖苔白或腻,脉弦缓。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③血虚风燥证:病程长,皮损色暗、肥厚、瘙痒或脱屑,伴口干,舌淡苔白,脉细弦。治疗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在临床上治疗湿疹时,不可局限于此三类证型,可从温病理论出发,疹为风热伏育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如章虚谷说:“疹从血络而出属肺。”陆子贤说:“疹为太阴风热。”因此在治疗湿疹时,若出现遍身起红丘疹,瘙痒极甚,搔破出液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等。治疗宜凉血清热,除湿止痒。选方为凉血除湿汤方加减。

3、临床验案:

李某,男,63岁。年4月5日(初诊)。

主诉:全身生有红疹1月余。

病史:患者全身多处生有红疹,背部及大腿部较明显,红疹成斑片状,瘙痒明显,睡前较甚,天气炎热瘙痒明显,在当地门诊部服药一个多月症状无明显改善,饮食二便正常,睡眠可。舌质红,舌苔微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疮(血热证)。治法:凉血清热,除湿止痒。选方:凉血除湿汤加减。

具体方药:玄参15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石膏20g,知母15g,蝉蜕10g,白蒺藜15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薏苡仁15g,银花15g,滑石15g…7剂,水煎服,日/剂,分两次温服。

年4月12日(二诊)。

病史:患者全身分布红疹,红疹颜色较前明显变淡,瘙痒明显改善,饮食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微*,脉细。

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疮(血热证)。治法:凉血清热,除湿止痒。选方:凉血除湿汤加减。

具体方药:玄参15g,生地15g,丹皮20g,赤芍15g,石膏20g,知母15g,蝉蜕10g,荆芥10g,防风10g,太子参10g,白藓皮20g,地肤子15g,*柏15g,茯苓15g,车前子10g…7剂,水煎服,日/剂,分两次温服。

分析:患者服前方后症状大减,效不更方,酌情加入荆芥防风以祛风止痒,*柏,车前子清热利湿,太子参,茯苓,健脾利湿以扶正。

摘自李鑫辉教授临床验案

在预防方面,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避免食用辣椒、酒等辛香走窜的食物。二是不提倡用热水烫洗皮损处,或擅自使用某些偏方。这些手段虽可解一时之痒,但随后会使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投稿:

qq.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pj/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