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鼻鼽医案一则
王某某,女,34岁。年10月28日初诊。 主诉:反复鼻塞流涕伴喷嚏5年,加重半年。 病史:患者5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未经系统诊治,自行口服“感冒灵”后症状稍缓解,此后每年换季时上述症状即作。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鼻塞、流涕、喷嚏等症再发,较前加剧,医院,查体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阳性,过敏原测定提示尘螨过敏,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予“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其后仍反复发作,遂来求诊。辰下:鼻塞,流涕,喷嚏,以晨间为著,涕中带血,咽痛,口干,纳寐尚可,二便调,舌淡苔*,脉沉。 处方:桂枝汤加减。 桂枝15g白芍15g甘草5g *芪20g白鲜皮20g地肤子15g(布包) 浙贝母12g金银花12g连翘12g 桔梗12g谷麦芽各12g 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11.11):晨起后仍时有鼻塞、喷嚏、流清涕,但持续时间明显变短,咽痛止,口干缓,纳寐可,二便调,舌淡苔微*,脉沉。予上方去连翘,加蝉衣9g、地龙9g,续服十四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1.25):患者服上药后诸症皆缓,口干止,诉偶感食欲不振,余可,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去金银花、蝉衣,加山楂20g。再服十四剂后,患者鼻塞止,仅晨起偶有流涕、喷嚏,嘱其守方调治,以固后效,两月后诸症皆止,未再复发。 按语: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迁延不愈可伴发哮喘,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结合患者症状、辅助检查、查体等,西医病属“过敏性鼻炎”无疑。本病中医当属“鼻鼽”范畴。早在西周的《礼记·月令》中就有了对本病的记载:“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素问·玄机原病式》提出鼻鼽的症状特征是“鼻出清涕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指出鼻鼽的病因是“由肺经受寒而成也。” 本案患者因受凉后邪气袭肺,肺失宣降,卫外不固,无以固摄津液,营阴外泄,故见流涕;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故见鼻塞;随后因失治,病情迁延,耗伤肺气,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感邪气,故鼻塞、流涕、喷嚏反复发作;气虚无以固摄津液,加之卫外不固,故鼻塞等症加剧;患者受外邪而发病,卫气被遏,腠理闭塞,郁而化热,迫血妄行,故见涕中带血;里热耗伤津液,津液无以上承,故见口干;营卫不和,外感邪气,搏结于咽喉,咽喉不利,故见咽痛;舌淡苔*,脉沉亦为肺气亏虚,营卫不和,郁而化热之象。 吾师治以补肺清热,调和营卫,方投桂枝汤加减。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方中桂枝辛温,可解肌散寒;芍药苦酸,可益阴敛营,桂、芍相合,可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芪补益肺气,可助邪外出;白鲜皮苦寒,可清热燥湿,祛风解*,合地肤子则祛风止痒之效倍增;浙贝母苦寒,可清热化痰;金银花合连翘可清热解*祛邪;肺气失宣,故加桔梗以宣肺行气;谷芽、麦芽一者消食健胃,补土生金,意在虚则补其母,二者健运脾胃,脾胃乃营卫之源,补益脾胃则营卫自和;甘草为佐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和营卫,清热益肺之功。 二诊之时,患者诉晨起后仍时有鼻塞、喷嚏、流清涕,但持续时间明显变短,可见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加用蝉衣以祛风止痒,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抗过敏之功;久病入络,加用地龙以祛风通络,因其咽痛止,口干缓,苔*减,故予去连翘,以防清热太过,损伤正气。三诊之时,患者服上药后诸症皆缓,口干止,故去金银花、蝉衣;诉偶感食欲不振,考虑为肺气亏虚,营卫不和,妨碍脾胃气机,故胃失受纳而见食欲不振,予山楂以健脾消食。本案方证相符,诸药并用,使营卫调和,肺气得补,燥热得除,鼻窍畅通,服之即瘥。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cd/7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季这样搭配中药销售,压根不用担心卖不出
- 下一篇文章: 苦不堪言的它,却有你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