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藥rdquo您明白苍
基原: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产于全国各地,多自产自销。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炒去硬刺用。 主要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山东、江西、湖北、江苏等地。 炮制: 苍耳子除去杂质。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褐色,去刺,筛净。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甘,温,有*。①《本经》:"味甘,温。"②《别录》:"苦。"③《品汇精要》:"味苦甘,性温,有小*。" 归经: 入肺、肝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②《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③《本草求真》:"入肝、脾。"④《会约医镜》:"入肝、肾二经。"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宣散,既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因其发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风寒感冒少用。2.鼻渊本品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常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如苍耳子散(《济生方》)。若鼻渊证属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者,本品又常与薄荷、*芩等疏散风热、清热药同用。其他鼻病,如伤风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等,本品亦较常用。3.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性温散寒,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等药同用。此外,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治风疹瘙痒。又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功效:散风,止痛,祛湿,杀虫。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①《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②《本草拾遗》:"浸酒去风,补益。"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④《本草蒙筌》:"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任在骨髓,杀疳虫湿匿。"⑤《本草正》:"治鼻渊。"⑥《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⑦《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⑧《要药分剂》:"治鼻息。"⑨《会约医镜》:"疗诸痔。"⑩《本草再新》:"治目痛。"(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入丸散。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2.《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3.《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 化学成分: 果实含苍耳子甙1.2%、树脂3.3%,以及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C和色素等。干燥果实含脂肪油9.2%,其脂肪酸中亚油酸占64.20%、油酸26.8%,棕榈酸5.32%、硬脂酸3.63%。不皂化物中有蜡醇,β-,γ-,和ε-谷甾醇,丙酮不溶脂中卵磷脂占33.2%,脑磷脂占66.8%。种仁含水6~7%,脂肪油40%,其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64.8%、油酸26.7%、硬脂酸7.0~7.5%、棕榈酸1.5~2.0%,并含β-谷甾醇和豆甾醇。种壳含戊聚糖15.86%,可作制糠醛的原料。 不良反应: 本品有一定*性。中*主要为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使肝脏充血、脂肪变性,肝功能急剧损害,继发脑水肿,引起强直性痉挛,最后导致死亡。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咖啡色物,轻度腹胀,伴腹泻或便秘;重者烦躁、躁动,或倦怠萎靡,嗜睡,口渴,尿少,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疸、肝脾肿大、肝功能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以及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苍耳子中*的主要原因是用量过大(一次超过30g)和炮制不当。因此要严格控制剂量,入汤剂以3~9g为宜,并严格炮制规范,遵循去刺的原则。苍耳子中*救治的一般疗法是:早期静脉补液解*;在12小时内予以1∶高锰酸钾液洗胃,温盐水高位结肠灌肠,催吐,导泻;防止心衰,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mg,每日1次,血压低者可在液体中加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保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zz/8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臭梧桐,又叫海州常山,花美,作用也美
- 下一篇文章: 199元包邮ldquo马齿苋战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