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酒齄鼻医案一则
林某某,男,16岁,.5.26初诊。 主诉:鼻头皮肤色红、瘙痒2年。 病史:缘于2年前因饮食起居不慎逐渐出现鼻头及口周肤色红如酒渣,伴瘙痒,曾用激素软膏及抗过敏药治疗,暂缓一时,未能根治,反复发作,遂来求诊。刻下:鼻头、口周皮肤色红瘙痒,口苦,余无特殊,纳寐可,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桂枝汤加减。 桂枝15g赤芍15g生甘草5g 丹皮9g生地12g牡蛎30g(先煎) 紫花地丁12g蒲公英12g白鲜皮20g 地肤子15g(布包)地龙9g陈皮12g 苦参12g百部9g谷麦芽各12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6.2):药后证缓,口稍苦,舌脉同前。予上方加路路通20g、徐长卿20g,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6.9):口鼻皮肤红色有所消退,痒减,晨起口苦,舌脉同前。予上方改丹皮12g、生地15g,去紫花地丁、蒲公英、地龙、谷麦芽,续服7剂后,口鼻皮肤红色基本消退,瘙痒、口苦消失,舌尖转淡红。续以上方稍适加减巩固2周后,面部肤色如常,遂告痊愈。 按语:酒齄鼻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及鼻周围,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展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因鼻部色紫红如酒渣故名。历代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肺、脾蕴热或血热郁滞所致,或者与“脏中有虫”有关。如《素问?刺热论》云:“脾热病者,鼻先赤。”宋?陈无择《三因方》卷六曰:“肺热,鼻发赤瘰,俗名酒齄。”清?吴谦《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说:“此病生于鼻准及鼻两侧,由胃火熏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治宜宣肺中郁气,化滞血。”《本草纲目》卷四则认为本病“因脏中有虫”。 肺主气,开窍于鼻,其应在皮毛;心主血,其应在脉。《难经·三十二难》云:“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阳明经多气多血,循鼻旁,环口唇。患者年轻气盛,饮食起居不节,心肺热盛,营卫失和,血热郁滞,留滞口鼻,故见鼻头、口周皮肤发红;血热生风,风动则肤痒;火热上炎,故见口苦、舌尖红。四诊合参,此乃营卫不和,热郁营血之证。 吾师以调和营卫、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大法,拟桂枝汤加减。方中桂枝解肌祛风,配白鲜皮、地肤子、地龙祛风止痒,搜风通络;营血热盛,故将白芍易赤芍以清热凉血,配丹皮清热活血、生地凉血滋阴,桂芍相配调和营卫,以复其常;邪与气血结于肌肤,日久为坚,故与牡蛎软坚散结,有助祛邪以及营卫调和;生甘草、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百部、苦参杀虫止痒;再与陈皮、谷麦芽健脾和胃,防止诸药寒凉碍胃,不忘《伤寒论》时时顾护胃气之旨。全方集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清热解*、滋阴凉血、活血化瘀、搜风通络、软坚散结、杀虫止痒及健脾和胃等诸多治法,照顾到血热型皮肤病的方方面面。 二诊疗效已显,证有所缓,仍遵上法,加路路通、徐长卿加强搜风通络、祛风止痒之力。三诊时症状进一步改善,热*已减,故去紫花地丁、蒲公英、地龙、谷麦芽,加大丹皮、生地用量,以增养阴清热凉血之功,药后病去八九,仍予前方稍适加减调治,以巩固疗效,顽疾告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秋季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夏病冬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zzz/5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亩地产斤,种这个也太赚钱了
- 下一篇文章: 金银花专刊金银花的产品应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