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男,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至今。l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选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

1.加味当归芍药散

当归2g川芎6g白芍6g白术10g茯苓12g泽泻10g续断10g菟丝子12g

于妊娠7~9月时服,1日1剂,连服2剂。

养血调肝,健脾固肾法。

胎位异常。

2.愈尔敏汤

麻*10g,荆芥15g,防风10g,川芎10g,僵蚕10g,蝉蜕10g,厚朴15g,陈皮10g,茯苓15g,桑白皮10g,赤小豆20g,连翘20g,人参10g。

头昏、目眩、鼻塞、风丹、瘙痒、皮肤顽麻,舌尖微红。

(1)头昏胀重痛:是风邪夹湿,客于头部:加白术30g,泽泻30g,运脾除湿,导湿下行。余治一50岁男子,头昏胀痛已逾两年,诸医束手,用此方一剂昏胀即解。

(2)鼻塞,过敏性鼻炎,加苍耳子10g,辛夷10g;鼻涕多,加乌梅20g,五味子10g,敛其津液,或桂枝、白术、泽泻各15g,运脾除湿,温化水湿;鼻孔发一痒,加细辛5g,刺蒺藜10g,祛风利窍,或加桂枝温通血络。

(3)风丹:西医称为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余从事方剂研究四十年,所见古方能治此证者甚多:如系寒邪闭郁,营卫失和,可用葛根汤辛温解表,解痉和营,桂枝麻*各半汤亦同此法;少阴阳虚,表卫不固,遇寒即发,用真武汤与桂枝汤、当归补血汤三方相合,再加人参,温阳化气,调和营卫,益气固表,防御邪侵入;风客腠理,气郁湿滞,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疏风解痉,宣通腠理;三焦湿热,用麻*连翘赤小豆汤宣通腠理,清利湿热。余临证50年,所治甚多,若见舌尖微红,用愈尔敏汤方无不应手而效。本方于消风散中去羌活、薄荷而加麻*,是嫌羌活宣通腠理之力不如麻*;麻*又有利水的作用,与桑白皮、赤小豆、茯苓相伍,利水之功可以增强,更符湿滞腠理三焦的机理。

(4)瘙痒:感受疫*者有之,可加苦参、贯众、地肤子、白鲜皮之属杀虫止痒;风邪入络,血络不通者可加桂枝、赤芍活血通络。血虚生风者可加生地*、当归、赤芍、何首乌养血合营,共呈养血息风之效。

(5)皮肤顽麻:有湿滞体表与气虚不荣之别。此方有祛风除湿功效,减去连翘,加入白术、*芪,则益气、除湿法兼而有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和麻*连翘赤小豆汤之合方

3.参芩乌黛汤

柴胡10g*芩10g半夏15g生姜10g人参15g甘草10g大枣15g乌梅15g青黛10g

益气清热,敛肝清热。

气虚肝热,血溢脉外,痔血、尿血、崩漏,心悸气短,体倦无力,舌尖微红,脉弱无力。

若欲增强清热止血作用,可加炒地榆20g;若欲增强收涩止血作用,加入乌贼骨30g,茜草10g。

4.定眩饮

人参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半夏2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桂枝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浊阴上泛,蒙蔽清阳所致之眩晕。

5.泄洪饮

制附片15克(先熬20分钟)、麻*10克、细辛5克、陈皮10克、茯苓皮30克、大腹皮15克、桑白皮15克、生姜皮10克、紫苏梗20克、白术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脾肾阳虚而又兼肺气闭郁之水肿。

6.木香蜈蚣散

木香30克、蜈蚣10克。

上二药共研细末,成人每次2~3克,每日3次,白酒或*酒送服;小儿每次1~2克,甜酒煮服。

一切原因不明的睾丸肿痛。

7.调气活血汤

细辛5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牛膝20克、甘草5克、石菖蒲15克、木瓜20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台乌10克(夹湿加苍术)。

水煎服,每日1剂。

跌仆闪挫,寒凝气滞及原因不明之慢性腰痛。

8.荨麻疹验方

羌活12克、防风12克、荆芥10克、川芎10克、僵蚕15克、蝉衣6克、薄荷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茯苓20克、人参10克、麻*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杏仁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风寒郁表所致之荨麻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之证。

9.乌须生发饮

制首乌30克,熟地20克,枸杞20克,当归6克,鹿角胶20克,*芪30克,麻*6克,白芥子l0克,干姜6克,肉佳3克,三七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白发

10.五通汤

麻*l0g桂枝l0g干姜l0g半夏15g

细辛6g白芍10g甘草10g陈皮15g厚朴20g枳实15g柴胡15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30g人参10~20g当归15g川芎15g。

疏散表卫,通利三焦,以行气调津为主,佐以活血,五脏气血津液齐通。

中医之外感、咳嗽、哮喘、水肿、泄泻、便秘、心悸、肺胀、消渴、带下等病症,如西医所述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心病、心包积液、心肌炎、心肌肥厚、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肝硬化、急慢性肾炎、糖尿病、附件炎伴积液、前列腺肥大等疾病。辨证眼目:

①肺系头身酸软重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声音嘶哑、喘咳痰白;

②心系心区憋闷、疼痛;

③肝系胸胁胀痛;

④脾系脘痞腹胀,呕吐泄泻,胃痛腹痛,或大便不爽;便秘;

⑤肾系小便不利,水肿。

上述征象仅见一症便可使用,不必悉具,但须以舌体淡胖为辨证眼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pj/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