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九大功效
威灵仙最早载于《新修本草》,其性微温,味辛、苦:归肾、肝经;其基本功 效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 1.用于风湿痹证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可单用为末服,如《太平圣惠方》威灵仙散;与当归,肉桂同用可治风寒腰背痛,如《证治准绳》神应丸。 威灵仙走散力强,以其威猛神效而得名,善治顽痹,王肯堂言其为“止痛之要药”,人常畏其猛而不敢用。其实,对体实者可放心用之,即使体虚者,只要适当配伍,但用无妨。如朱丹溪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即用之,已故著名中医岳美中教授认为这是一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良方,应用得当,收效颇著,对于久病顽痹痰瘀阻络,周身关节肿痛乃至活动受限者可以选用;名老中医时振声教授,亦常喜用该方,且威灵仙用量常在30g左右。古代由威灵仙配伍组方治疗痹痛的用方很多,说明其应用甚广。 2.用于骨哽咽喉威灵仙味咸,能软坚而消骨哽,古谚云:“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醋煎,一口咽下去,铁剑软如绵。”可单用或与砂糖、醋煎后慢慢咽下,如《圣济总录》治鸡鹅骨鲠方;又如《本草纲目》治诸骨鲠方,用威灵仙35g,砂仁30g,砂糖一盏,水煎温服。药理研究证实,威灵仙煎剂可使食管蠕动节律增强,频率加快,幅度增大,可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使骨松脱。这说明了威灵仙确有治疗异物硬咽的功能,一般用量宜大,在30~90g。 3.用于疼痛证威灵仙具良好的通络止痛作用,用治跌打损伤痛、头痛、牙痛、胃痛,可单用或与川乌、五灵脂、乌药等同用。如《普济方》用本品配生川乌五灵脂治跌打损伤(外洗);《太平圣惠方》威灵仙散,治腰腿疼痛久不愈者;《湖北中药制》载治牙痛的方,取威灵仙、毛莨鲜品各适量捣汁擦患处。外用适量。 4.用于痰饮证威灵仙具有疏通血滞痰阻,消散积块之功。《本草正义》说:“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可用于停饮宿水而致咳嗽喘急,呕吐脘痞,饮食不思者,用以消痰逐饮,可与姜半夏、皂角同用,如《本草纲目》治停痰宿饮方。亦可将其用治梅核气,入半夏厚朴汤以增强理气散结之效。一般用量为10~15g。 5.用于诸结石证威灵仙性辛,味苦咸,具有软坚散结,通络排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结石、胆结石、肾结石等,均取得一定疗效;可与车前子、冬葵子、乌药、灯心草、牛膝等同用淡渗利湿排石。药理硏究表明,威灵仙可以解痉,抗炎,促进平滑肌运动,松弛胆总管末端括约肌,降低血尿酸作用,这些可能是其治疗结石的作用机制之一。一般用量15~30g。 6.用于解*消肿威灵仙功擅解除风*以消肿。李东垣言其:“散皮肤、大肠 风邪”,《生草药性备要》谓之:“去风*。”可用于大肠湿热壅滞而致痔肿痛、肠风下血、脏*便血,用此除湿化浊、宣通壅滞,可与清热解*、凉血止血之知母、贝母、鸡冠花同用;《普济方》亦设能消丸,治五痔肿痛,下血不止,用威灵仙30g木香30g,荆芥汤下。 7.用于皮肤瘙痒,威灵仙能祛湿止痒,用治疥疮,顽癣,日久不愈,可与苦参、苍术、何首乌、白鲜皮等同用。现代多用于治急性婴儿湿疹、牛皮癣、皮疹等属湿热之证。一般用量为10~15g。 8.用于通便,临床证实威灵仙有通便之功,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曾载用威灵仙丸,用威灵仙、*芪、枳实治年高气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结。著名老中医赵恩俭擅长治老年虚证便秘,以*芪补气,白芍养血,火麻仁、肉苁蓉润燥厚朴行气,酒大*缓降,威灵仙通气利脏腑,佐以金银花清脏腑之热而不伤正。并强调威灵仙“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腹痰水”,故对胸腹不利,痰水气滞,脏腑不通之证皆有良效。一般用量为10~15g。 9.用于噎膈威灵仙宣导疏利,善于消克,能散癖积、消噎塞、导壅滞。可用于痰气壅结、饮食噎塞不下,日渐羸瘦者,用此消痰利气,与醋、蜜同煎服,如《唐瑶经验方》治噎塞膈气方 《抗癌治验本草》称威灵仙能“败*抗癌”。近年来以威灵仙治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医家的重视,韩国曹圭亨医师介绍,治胃癌、食管癌,用威灵仙适量,米醋蜂蜜各半碗,一起熬喝,每天1次,连服1周,可缓解症状,甚至有治愈的病例。我国医家亦有治疗食管癌的报道,对威灵仙的抗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开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pj/7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第二期中药饮片鉴别培
- 下一篇文章: 头道汤是什么头道汤怎么样头道汤怎么加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