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荨麻疹的病名及病因病机[1] 荨麻疹的中医古代病名主要有瘾疹,或隐疹、隐胗、隐轸;赤疹、白疹,或赤轸、白轸;风?瘤、?瘤、瘖瘟;游风、赤白游风;风乘疙瘩、*饭疙瘩、风疙瘩等。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六淫侵袭,风邪为首;脏腑不调,七情内伤;禀赋异常,内外合邪。外感邪气,某些药物、饮食则是发病诱因。风邪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或感受风邪而发,或风邪与内在病理因素搏结而发,或体内病理因素郁热生风而发。这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本病提供了思路。 荨麻疹内治法[2] 一、辨证论治: ①风热证。主证:风团色红,扪之有灼热感,自觉瘙痒,遇热则剧,得冷则缓;或伴发热恶风,心烦,口渴,咽干;舌质红,苔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银翘散或消风散加减。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鱼腥草、牛蒡子、薄荷、荆芥、防风、浮萍、蝉蜕、芦根、白鲜皮、甘草。加减:咽痛者,可酌加桔梗、玄参等;热甚者,可酌加生地*、*芩等。 ②风寒证。主证:风团色淡红,自觉瘙痒,遇冷则剧,得暖则减;或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药:桂枝麻*各半汤或荆防败*散加减。常用药物:桂枝、麻*、白芍、大枣、紫苏叶、防风、荆芥、杏仁、生姜、甘草。加减:恶寒较重者,可加附子、细辛、干姜皮等。 ③肠胃湿热证。主证:风团色泽鲜红,风团出现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或便秘,舌红苔*腻,脉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方药:防风通圣散或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芩、苏叶、枳实、厚朴、连翘、薏仁、徐长卿、白芍、甘草。加减:腹痛便秘者,酌加大*;食积者,酌加山楂、麦芽、神曲等。 ④*热炽盛证。主证:发病突然,风团鲜红灼热,融合成片,状如地图,甚则弥漫全身;瘙痒剧烈,或伴壮热恶寒,口渴喜冷饮;或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或*干燥,脉洪数。治法:清营凉血,解*止痒。方药:犀角地*汤合*连解*汤加减。常用药物:水牛角、生地、鱼腥草、紫草、*芩、丹皮、玄参、麦冬、生石膏、赤芍、芦根、*连、栀子、甘草。加减:大便秘结者,可加大*、芒硝等;痒甚者,可加苦参、徐长卿、地肤子等。 ⑤气血亏虚证。主证:风团色泽淡红,或者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不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唇色白,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固表。方药:八珍汤合玉屏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常用药物:*参、白术、茯苓、炒白芍、熟地、川芎、当归、桂枝、*芪、防风。加减:畏寒阳虚者,可加附子、肉桂、干姜;痒甚者可加乌梢蛇、煅龙骨、夜交藤;气滞血瘀者可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二、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部分中成药无明确适应证型的可采用辨病用药。 ①防风通圣丸(颗粒、散)。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适应症:肠胃实热型荨麻疹。 ②玉屏风散。功效:益气固表。适应症:气虚肌表不固型荨麻疹。 ③肤痒颗粒。功效:祛风除湿止痒。适应症:风湿热引起的荨麻疹。 ④皮敏消胶囊。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凉血止痒。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属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 ⑤乌蛇止痒丸。功效:祛风,燥湿,止痒。适应症:用于风湿热困的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规律[3] 主要证候特征经过对症状频数加权处理,舍去频率不足20%的症状指标,以50%以上的频率总结出以下证候特征。 ①风湿热蕴肤证:风团反复发作,瘙痒,色红,遇热增多,青、壮年多见,口苦、口干、头身困重、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腻或白腻,脉滑;大便干、小便*短等为其伴随症状或次要症状。兼肺卫不固者,面色少华,乏力、自汗出、易感冒,脉弱;兼卫阳不足者,畏寒肢冷、风团遇冷好发或加重,易感冒,常鼻流清涕,面色少华,乏力、脉沉弱或弱。 ②血虚风恋证:风团发作日久,瘙痒,晚间多发,女性多见,面色少华,头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女性可伴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等,为其伴随症状或次要症状。兼肺卫不固者,气短乏力,心悸,易感冒,常鼻流清涕,脉虚或弱;兼卫阳虚弱者,畏寒肢冷,遇冷加重,易感冒,脉沉弱。 ③营卫不和证:风团反复发作、瘙痒,中青年患者多见,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多正常。若兼气虚,则可见面色少华,乏力,易感冒,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弱或沉弱;若兼风湿蕴肤,则可见头身困重,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多正常;若兼血虚,则可见面色少华,心悸,多梦,舌质淡白或淡红,苔薄白,脉多正常。 慢性荨麻疹发病与体质之间的关系[4] ①慢性荨麻疹以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为常见体质类型,也有调查发现以特禀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或者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提示不同地区人们的体质类型可能有差别; ②就性别而言,女性更容易发生本病,男:女=1:2,且女性以虚性体质(气虚质)为主,男性以实性体质(湿热质)为主,说明慢性荨麻疹的体质分布存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③体质类型与发病年龄有相关性(P<0.05):个体在青年时多湿热质,中年时多阴虚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阴虚质逐渐减少,而气虚质的人逐渐增多,说明慢性荨麻疹体质类型的演变与人的自然衰老进程有关; ④体质类型与病程相关:当病程超过2年时,患者的本虚体质、血瘀体质明显增多,说明体质类型会随着病程发生演变; ⑤证型与体质类型关系密切:不同证型存在不同的体质类型,如风热犯表证患者以湿热质(43.08%)为主要体质类型,血虚风燥证患者以气虚质(48.08%)为主要体质类型,风寒束表证患者以阳虚质(54.55%)为主要体质类型;而不同体质也存在为不同的证型分布,如气虚质、阴虚质的患者多表现为血虚风燥证,痰湿质患者多胃肠湿热证,湿热质患者多风热犯表证,阳虚质患者多风寒犯表证,提示了证型与体质类型存在某种内在相关性; ⑥体质类型与风团:体质类型与每日风团发生数量、每日风团发生次数和风团的颜色有相关性(P<0.05),说明体质类型可影响荨麻疹风团发生的程度和性质; ⑦生活方式:饮酒、饮食偏嗜和体型与体质分布有明显相关性(P<0.05),说明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特定体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1]蒋燕,杨文思,李鸫,尤海燕.荨麻疹的病名及病因病机探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33(09):-.[2].瘾疹(荨麻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16(03):-.[3]刘爱民,代淑芳.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7(04):-+.[4]王丽新,段行武,马卉,钟牧晴,李凌,李建红.慢性荨麻疹中医体质学的理论渊源及演进过程[J].辽宁中医杂志,,43(09):-.整理丨菟丝子、蔓 校对丨石静 图片丨FHJ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文字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权及使用不当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协商授权事宜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pj/4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雨之福群医荟萃中药巧治牛皮癣
- 下一篇文章: 板栗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