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系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生于土坡灌木丛中、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以根皮入药,其味较苦,性寒凉,因此能够很好地清热利湿,治疗便秘,咳嗽,浓痰等症状,还有抗癌等作用。可见白鲜皮是一味临床应用很广泛的中药材,药用价值高。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自身养生的重视,市场上白鲜皮的价格也是一路飘升,因此,在白鲜皮在种植方面价值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鲜皮是怎样种植的,需要掌握哪些种植技术?

中药白鲜皮是怎样种植的

一、生长习性

白鲜皮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种子呈圆球形,亮黑色,千粒重20~21克,适宜发芽温度16~20℃。条件适宜,播种后15~18天出苗,当年生株高10~15厘米,冬季能自然越冬。两年生株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15~20厘米。3年生苗开始开花结实。栽培的白鲜皮生长期天左右,4月下旬返青出土,9月下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二、选地整地

白鲜皮主要用种子繁殖,先集中育苗,生长1~2年再进行分栽。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最好应有排灌条件。深翻地25~30厘米,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0~公斤。打碎土块后做床,床宽1~1.2米,高15~20厘米。移栽地应选缓坡地,要注意排水良好,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也可以利用承包的柞蚕坊、榛子园的低矮灌丛空间栽培。

三、播种移栽

1、播种:白鲜皮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种子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

2、移栽:白鲜皮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四、田间管理

1、育苗田:白鲜皮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

(长按识别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pj/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