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补需要一根参古慈汉方健康生活馆健康
Hey~ 提到“补气血”,许多人会想到人参。然而,中药里很多带“参”字的药材,它们性味不同,功效各异。让我们看看如何用“参”调整好身体。 ▲人参大补元气 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 婴幼儿、少年、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有出血倾向者,不可盲目用人参。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也要慎用人参,以免加重病情。服人参期间,出现兴奋或脘腹胀满不适等时,应马上就医。 ▲丹参活血养心 性味微寒,有活血化淤,清心安神的功效。 丹参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若心绞痛加剧,发作频繁,且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医院,以免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元参清喉利咽 本称玄参,后为避讳康熙皇帝玄烨改名元参。《本草纲目》称其能“滋阴降火,利咽喉”。 一般建议,因外感风热或热*蕴结咽喉出现红肿热痛,或者咽喉干燥疼痛、肿痛失音者,可用元参。元参不宜与藜芦、*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同用。 ▲太子参适合小儿 味甘微苦,能够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为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质较平缓,常用于小儿。 此外,之前也将细小的人参称为“太子参”,它和人参功效相似但药力相对较轻。但是,目前市面上应用的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与人参非同一物。 ▲西洋参与人参互补 主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所以也被称为花旗参、佛兰参。目前我国已引种西洋参,功效不亚于进口的。 一般来说,西洋参和人参都有补气生津的作用,但是人参偏于助阳,西洋参偏于养阴。《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所以,一些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可服西洋参。而一些不适合西洋参调理的体质,如脾胃虚寒、四肢寒冷等,则可通过人参调理。 一般建议,西洋参清晨服用较好。可将西洋参放米饭中蒸熟后切成薄片,取适量加冰糖泡水喝;也可将西洋参薄片含舌下,软化后咀嚼吞下。或去正规药店购买品牌的西洋参含片、口服液。 还需提醒的是,服西洋参后,如出现畏寒怕冷,体温下降,食欲不振及水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服,严重时就医。吃西洋参时别饮茶,否则可能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感冒期间,女性痛经、闭经、白带多,孩子消化不良,都要忌服西洋参。 ▲苦参清热止痒 性味苦寒,能祛风*、清湿热、杀虫止痒。现代许多妇科外用洗剂或栓剂如复方苦参栓,均含上述成分。 足癣和常见皮肤瘙痒,可用苦参30~60克、白鲜皮30~60克煎汤外洗,或打成药粉,加入热水熏洗。还可以在前面煎好的汤药里加花椒10~20粒,盐10~15克,白醋适量,趁热熏洗。如果熏洗后症状未减轻或加重,应马上就医。 此外,苦参还能祛湿火、利尿、导湿热。如果出现湿热滞肠引起的腹痛、暴泻如水、大便*稠秽臭,或湿热蕴结膀胱引起的小便淋漓、赤涩作痛,可用苦参10~15克,甘草片10~15克煎水服用。大家要记住,苦参有一定*性,经过炮制才能用,大家应到正规药店购买。 ▲沙参南润肺北养胃 许多人在购买沙参的时候,会发现有“南”和“北”的不同。其实,沙参古代并没有南北之分,至清代《本经逢原》《本草纲目拾遗》两书才开始分沙参为南北两种。 润肺止咳。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及其同属植物的根。一般来说,南沙参更擅长补肺阴、清肺热,又能祛痰,对热伤肺阴导致的阴虚燥咳、咽喉干燥,或者虚劳久咳,痰中带血均适宜。可用沙参10~15克、枇杷叶10~15克煎煮药汤,冲服川贝粉3~5克;或将三味药和梨(带皮)、冰糖适量,一起炖汤当茶饮。 养胃生津。北沙参为珊瑚菜的根,养胃生津的功效比南沙参强。对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出现咽干、口渴、便秘症状,可将沙参配合麦冬运用。取北沙参15~20克、麦冬10~15克,煎煮成汤,加入蜂蜜一勺,搅匀温服。 需要提醒的是,沙参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脾虚湿盛(常出现面色萎*、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苔白或腻等证)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如果您能从这篇健康小文中获得一个养生知识点 那请文末点个赞~留个言~并转发一下哦! 分享智慧的健康! 谢谢大家!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pj/3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芪泡水,每天喝一杯注意四不喝五
- 下一篇文章: 每日本草之地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