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章推荐毛周角化病
毛周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毛角化异常性皮病,发病可能与不同外染色体显性遗传、内分泌异常或代谢障碍等有关,部分患者可伴发掌跖角化症、毛囊性鱼鳞病、丘疹性无毛病、心-面-皮综合,外胚叶发育不良伴螺旋发和KID综合征等。 诊断要点 1.好发年龄多见于青少年,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2.好发部位皮损多发生于上臂外侧和股前外侧,也可见于前臂,肩胛和臀部,偶可泛发,常对称分布。 3.典型损害:皮损为针尖至粟粒大尖顶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正常肤色呈淡红色,丘疹顶端常有灰褐色或灰白色圆锥形由浓缩的皮脂分物和毛上皮胞集在毛干周围构成的角质棘刺,可有毛发贯穿或蜷曲其中。除去角质后,其顶端留有小的杯状凹陷,不久即被新的角质物填充。丘疹数量较多,散在互不融合,常簇集成群,外观类似“鸡皮”,触摸有锉手感,周围皮肤正常或有细小屑。 4.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伴有轻微瘙。 5.病程皮疹呈慢性经过,冬季加重,夏季减轻,可随年龄增长自然缓解,伴有鱼鳞病者的皮疹常倾向于持久存在。 6.实验室检查:毛囊性丘疹活检组织病理示:毛囊口扩大,内有角栓,可含有一根或多根扭曲的毛发。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可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治疗 1.一般治疗:本病无自觉症状,常随年龄增长自行缓解,不影响健康。平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避免用力擦和剥刮皮疹。 2.全身治疗:角化明显者可间断性口服维生素A5万~15万U/d和维生素E.2~0.3g/d,必要时给予维胺酯50~mgd或阿维A酸10~20mg/d,分次或1次口服。 3.严重病例或继发毛囊炎者,可给予四环素1~2g/d或米诺环素~mg/d,分次口服。 4.瘙痒明显者可给予盐酸赛庚啶6~12mg/d、盐酸西替利嗪10mg/d分次或1次口服。 5.物理疗法:二氧化碳激光、红蓝光、中药薰蒸、中药药浴等。 6.局部治疗:局部外用12%乳酸铵洗剂、1%阿达帕林凝胶、%卡泊三醇软膏、6%甘醇酸软膏、10~20%尿素霜、2%~3%水杨酸软膏、0.~0.1%维A酸乳膏、维生素D霜等、每日2~3次,可有暂时疗效,但停药后容易复发。 7.中医治疗: (1)血虚风燥证:皮损主要见于四肢、股外侧及臀部,为针头大毛囊性皮色丘疹、顶部可见角栓、剥除角栓后可见凹窝,冬重夏轻,一般无自觉症状,面色、口唇、甲可发白、四肢麻木、偶伴心悸、失眠,舌质淡,脉虚数。治宜健牌养血祛风、方选四物消风汤加减,药用生地25g、当归、荆芥各20g,何首乌、防风、白芍、川芎、独活、柴胡、白术各15g,白鲜皮、蝉蜕各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 (2)脾虚实盛证:皮损主要见于四肢和臀部、多对称性分布,为毛囊性淡褐色丘疹,顶部角质,剥除后可见凹窝,轻微瘙痒,慢性病程,可伴有腹胀纳少、气短懒言、便溏等;舌质淡,脉弱。治宜健牌化湿止痒,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荆芥20g,薏苡仁、炙甘草、白术、豆术、砂仁、陈皮、防风各15g,人参、山药各10g,水煎取汁分次服。 (3)外治法:局部可选用地骨皮、皂角刺、石菖蒲、益母草、甘松、白及、漏芦、红花、赤芍、当归等各适量,水煎擦洗患处,亦可涂搽10%五倍子软膏或润肤甘草油,每日2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pj/11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痒痒中医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