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奇观一亩地只种6棵葡萄增收却翻倍
大树稀植,当年栽种,第二年就能挂果丰产。在刚刚摘掉贫困帽子的皖北萧县白土镇张村,通过采用全新的葡萄种植新技术,为乡亲们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这里是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产业扶贫现代农业示范园,眼下,这个产业园的40亩葡萄进入了采摘期,一串串葡萄就像珍珠玛瑙一样特别惹人喜爱,不过您能想到吗,这里的葡萄从栽种、挂果到采摘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带领乡亲们尝试葡萄种植新技术的就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李勇。两年前,他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来到张村驻村扶贫,走村串户后,他发现当地尽管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但效益一直不高,于是请来农科院的专家把脉问诊,经过反复比较,并最终决定尝试采用“一亩地种六棵葡萄树”的种植方案。 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村民侯洪光 很惊讶,我们原先一亩地种棵左右,三年才能挂果。 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勇 采取这种大树稀植的方式,一开始种植的时候,我们是一亩地56棵,第二年间伐一半,最终(一亩地)还留6棵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 这里头有一个最深奥的,又是最简单的道理,主蔓越长,树势越好控制,所以结果一致性越好。 为打消乡亲们的顾虑,年10月,扶贫工作队在村西头的集体土地上种起了试验田,先后投入40万元平整土地、搭棚盖膜、铺设精准滴管系统。并与省农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邀请葡萄种植专家结队帮扶。 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孙其宝 每个品种的最佳产量有个穗子,叫最佳果穗的大小,每个品种都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举个(例子)像夏黑,我们的穗子一般是1斤2两,单穗长22-23公分,采下来4串就是1箱。 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王桂兵 追求低产高品质,我们就可以走高端市场。 今年夏天,张村的40亩葡萄迎来丰收。经过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现场评测,张村葡萄平均亩产斤,市场单价都在15元以上,一亩地比以前增收1万元。看到种植“新法”结出了好果子,当初观望的村民个个摩拳擦掌。扶贫工作队趁热打铁,邀请专家开讲座、搞培训,鼓励更多的乡亲们甩开膀子一起干。 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贫困户郑进 我一直在葡萄园干活,每个月块钱(工资),明年我打算也用这种方法单干,争取早点脱贫致富。 如今,张村葡萄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就业,人均每月增收元,同时每年还将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而萧县的葡萄种植面积也达到6万亩,年总产值10亿元。 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勇 未来我们就想以产业园为核心,向四周辐射,让更多的老百姓采用,这种新技术新模式,把葡萄这种产业链做大做强,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jg/7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林西新闻新林镇ldquo四驾马车
- 下一篇文章: 这种菜25元一斤,亩产值上万习主席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