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某某,男,56岁。(.08.14首诊)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6年,加重3月。

现病史:患者6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以两颞侧并向枕部放射样胀痛或刺痛为主,无其他明显不适,发作严重时略感恶心,未呕吐,既往每月发作5-6次,每次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不等,口服布洛芬能缓解。3月前感头痛加重,每日持续发作,以全头痛及颈部拘紧感为主,伴头昏沉感,口干苦,黏腻,饮水多。视物可,肢体活动可。饮食睡眠可,大便黏腻,小便略*。刻诊:头胀痛,尚能忍受,昏沉感,感记忆力较前减退,双下肢沉重乏力,口干苦渴,饮水多。无其他明显不适。

个人史:吸烟,饮酒史数十年。

既往史:体健。

舌脉:舌质淡,苔*腻浊。脉弦滑有力。

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检查(—)。

诊疗思路:患者病情考虑现代医学无先兆偏头痛发作,病程较久。整体符合湿热困阻的表现。临床思路比较清晰。(1)脏腑辨证:胃肠湿热证。(2)阳明证兼太阴证。

治疗原则:清利湿*通络止痛

处方:

首诊:(.08.14)

*连10克炮姜18克土茯苓60克苦参15克

川芎30克天麻18克陈皮15克柴胡12克

白芍12克枳壳15克麦冬30克沙参30克

石斛15克

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08.21)患者服用3剂后,感头痛加重,考虑病重药轻,湿热蒸化所致,嘱继续服药。7剂后,电话告知头痛基本消失,感觉精力好转,头部从来没有过的清亮透达的感觉。要求继续服药治疗。处方如下:

*连10克炮姜15克土茯苓40克苦参10克

川芎18克天麻18克陈皮15克柴胡12克

白芍30克枳壳15克麦冬30克沙参30克

瓜蒌18克枇杷叶18克

7剂,水煎服,日一剂。

服药后电话告知头痛、头晕消失,无其他明显不适。暂停服药。

诊后思考:

(1)湿热证引起的周身症状,在表为主,多用麻杏薏甘汤、当归拈痛汤;在里为多用甘露消*丹、三仁汤、四妙散等方剂随证加减。湿热郁久,容易伤津耗气,该患者已出现津伤表现。“湿之于热,如油入面”纠结缠绵,清热燥湿更易耗气伤津,以清利淡化,通络止痛治疗更为稳妥。

(2)该患者湿热郁久,湿性重浊,多偏中下焦,该患者头痛发作,还需考虑湿热化*或者阴津亏耗,肝木鸱张的可能,顾全方以土茯苓、川芎重用为君药,两药均为治疗头痛的专药,一利一通,*连、炮姜温化中焦,陈皮、柴胡、枳壳疏利气机,沙参、石斛、麦冬生津润燥,重用白芍、天麻柔肝熄风,瓜蒌、枇杷叶、枳壳三者通用,畅泻三焦逆气,通腑降浊。

(3)该患者就诊时,一开始考虑应用四妙散配合散偏汤治疗,但是该患者表现仍是以湿热实证为主,阳明胃肠湿热中,脾虚症状并不明显,发病部位以中焦为主,上焦和下焦为辅,故改用土茯苓、*连、苦参、白鲜皮通利中焦,兼顾上下。同时也符合阳明证兼太阴的六经病证思路。

(4)中青年患者湿热证导致的各类头痛、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男科疾病越来越多,与当前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关系密切,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后期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5)此类湿热证患者头痛治疗的经验,医院卢尚岭教授、丁元庆教授,在此表示感谢。详细的辩证思路,可以参考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丁元庆临证辨思路》一书。

山东济南宽厚里

.09.0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cd/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