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某某,女,43岁。年7月12号初诊。

反复口腔溃疡2年。

1

现病史

患者平素工作繁忙,长期饮食不规律。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难忍,医院,予消炎喷雾、口服维生素等治疗后可暂时缓解,但上述症状时有反复,今为求中医诊疗,特慕名来诊。辰下:口腔黏膜、舌边缘散在多个*白色溃疡面,伴周边红肿,痛剧,口干,胃胀,偶有嗳气,纳差,夜寐可,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数。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半夏12g*连9g*芩12g太子参20g九制*精10g陈皮12g莱菔子12g谷麦芽各12g金银花15g石斛15g牡蛎30g(先煎)防风12g白鲜皮20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饭后温服。

2

二诊(年7月19号)

药后痛减,溃疡愈合大半,胃胀、嗳气时作,余症得缓,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守上方去防风、陈皮,加苏梗12g、鸡内金20g、枳实12g,续进七剂,煎服法同前。

3

三诊(年7月26号)

二诊5剂药后疼痛基本解除,期间因贪食煎炸油物,复作1处口腔溃疡,创面小,余可,舌尖红苔薄白,脉数。守上方加白芷12g、白及12g,七剂,煎服法同前。

后嘱患者规律饮食,守方调治2月,口疮未再发作。

按语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指口腔内牙龈、舌体、唇内、软腭等部位黏膜反复发生疼痛性、自限性的溃疡。相当于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圣济总录﹒口疮》言“口疮者……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受之本也。”指出口疮一疾虽在口腔,实则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这与现代流行病调查结果近一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患有消化道疾病是一致的。

本案患者饮食不当,导致脾胃损伤,健运失司,水谷不化,食浊内停,蕴生湿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发为口腔溃疡,伴周边红肿,痛剧;湿热中阻,损伤胃阴,灼伤津液,故见口干、口腔溃疡反复。脾胃损伤,中焦郁滞,气机升降失序,胃腑通降失常,故见嗳气、胃胀、纳差。结合舌脉象属于中虚气滞,湿热内蕴,虚实夹杂证。治以清热、补中、理气。方投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为阳明实热太阴虚寒并见之证。吾师临证灵活运用,师古不泥。

方中姜半夏辛温燥湿,善降逆消痞止嗳;*芩、*连,二药苦寒清热,可散痞、燥湿、坚阴,现代研究表明*芩、*连具有抗氧化、抗炎、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太子参、九制*精二者同用可健中州、补气力、养阴液;谷芽、麦芽健胃消食,调护后天,陈皮理气健脾调中,莱菔子行气消胀,脾土得实,水谷得化,气滞得除;本案热势较甚,故去原方辛热之干姜,加金银花、白鲜皮清热解*;石斛甘寒育阴,益胃生津;牡蛎,潜上越之邪热;防风味辛,辛能走散,与白鲜皮配伍,透邪达表,取“火郁发之”之法,而方中清热力大,发散而无助火之嫌,清热亦无凉遏之弊,表里兼顾,引邪热而出。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实脾,补泻兼施之功。

二诊之时,患者诉药后口腔疼痛较前减轻,口干缓,然脾胃虚弱,中焦气机转运尚未完全如常,故见胃脘胀痛、嗳气,效不更方,邪郁渐透,故去防风,加鸡内金健脾消食,增强胃纳;苏梗和胃理气,宽中止痛;枳实易陈皮增加行气消滞之力,使气机通畅,转运如常。

三诊之时,知患者服二诊药期间饮食不慎,助长余邪,复作溃疡,仍宗上法,予前方基础上加白及生肌敛疮,白芷祛风止痛,二药联用,苦中有辛,温中有寒,使清泄而不伤正,生肌而不恋邪,寒凉而不壅气,达到邪去热清正复之效。守方加减调治2月,未再发溃疡,病告痊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anpia.com/bxpcd/11359.html